“五险一金”是指五项社会保险和一项住房公积金,具体包括:
1. 养老保险(基本养老保险)
2. 医疗保险(基本医疗保险)
3. 失业保险
4. 工伤保险
5. 生育保险
6. 住房公积金
1. 养老保险
缴费机制:
- 企业和职工按比例缴纳,通常企业缴纳比例约为16%-20%,个人缴纳8%(具体比例因地区而异)。
- 缴费基数一般为职工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,上下限由当地平均工资决定。
待遇:
- 退休后,职工可按月领取养老金,金额根据缴费年限、缴费基数和当地平均工资计算。
- 分为基础养老金(由统筹账户支付)和个人账户养老金(由个人账户余额支付)。
特点:缴费年限要满15年才能享受退休待遇,缴费时间越长、基数越高,养老金越高。
2. 医疗保险
缴费机制:
- 企业缴纳约6%-10%,个人缴纳2%(具体比例因地区不同)。
- 部分缴费进入个人账户(主要用于门诊或药店消费),部分进入统筹账户(用于住院等大额支出)。
待遇:
- 报销范围包括住院、门诊大病、手术等,报销比例通常为50%-90%(视医院等级和地区政策)。
- 部分地区还提供补充医疗保险(如大病保险)以覆盖高额医疗费用。
特点:需连续缴费一定时间(如6个月)才能享受报销待遇,部分地区允许家属使用个人账户余额。
3. 失业保险
缴费机制:
- 企业和职工共同缴纳,企业比例约0.5%-1%,个人比例约0.5%(部分地区个人无需缴纳)。
待遇:
- 失业人员可领取失业保险金,金额通常为当地最低工资的70%-90%,领取期限一般为12-24个月(视缴费年限)。
- 提供职业培训、就业指导等服务。
特点:需满足非自愿失业(如公司裁员)、缴费满1年、主动求职等条件。
4. 工伤保险
缴费机制:
- 全部由企业缴纳,职工无需缴费,比例通常为0.2%-2%(根据行业风险等级调整)。
待遇:
- 包括医疗费用报销、伤残津贴、一次性伤残补助、护理费等。
- 若因工死亡,家属可获得丧葬补助、供养亲属抚恤金等。
特点:无需个人缴费,保障范围广,认定工伤后即可享受待遇。
5. 生育保险
缴费机制:
- 全部由企业缴纳,比例约为0.5%-1%,职工无需缴费。
待遇:
- 报销生育相关医疗费用(如产检、分娩、手术等)。
- 提供生育津贴(按产假期间工资标准支付,产假一般为98天,特殊情况可延长)。
- 男职工配偶生育时,部分地区可享受陪产假和少量津贴。
特点:需缴费满一定时间(如6-12个月)才能享受,部分地区已与医疗保险合并。
6. 住房公积金
缴费机制:
- 企业和职工按同等比例缴纳,比例通常为5%-12%(由企业和当地政策决定)。
- 缴费存入个人公积金账户,归职工所有。
待遇:
- 可用于购房贷款(公积金贷款利率低于商业贷款)、支付房租、房屋装修或大修。
- 账户余额可提取,离职或退休时可全额提取。
特点:资金专款专用,利息较低,部分地区允许非本地户籍职工提取或转移。
一、缴费与管理
- 缴费基数:通常基于职工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,各地设定上下限(如最低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,最高不超过当地平均工资的3倍)。
- 缴纳主体:
- 五险:企业和职工共同缴纳(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由企业全额承担)。
- 一金:企业和职工等额缴纳。
- 管理机构:
- 五险由社保经办机构(隶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)管理。
- 住房公积金由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管理。
- 异地转移:五险一金支持异地转移或接续,职工更换工作城市时可办理账户迁移。
二、实际应用与常见问题
1. 如何查询缴费记录?
- 可通过社保官网、公积金官网、手机App(如“掌上12333”或各地公积金App)或线下窗口查询。
2. 中断缴费会有影响吗?
- 养老保险:中断不影响累计年限,但可能影响养老金金额。
- 医疗保险:中断可能导致无法享受报销,需补缴或等待恢复。
- 公积金:中断不影响账户余额,但可能影响贷款资格。
3. 灵活就业人员如何缴纳?
- 可自行缴纳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,部分地区允许缴纳公积金,但失业、工伤、生育保险通常仅限单位职工。
4. 企业不缴或少缴怎么办?
- 职工可向当地人社部门或公积金管理中心举报,依法维权。
三、举例说明
假设某职工在上海,月工资10,000元,2025年五险一金缴费比例如下(仅为示例,具体以当地政策为准):
- 养老保险:企业16%(1600元),个人8%(800元)。
- 医疗保险:企业10%(1000元),个人2%(200元)。
- 失业保险:企业0.5%(50元),个人0.5%(50元)。
- 工伤保险:企业0.5%(50元),个人0元。
- 生育保险:企业0.8%(80元),个人0元。
- 住房公积金:企业7%(700元),个人7%(700元)。
- 总计:企业缴纳3480元,个人缴纳1750元,合计5230元/月。
职工实际到手工资为8250元(10,000 - 1750),但账户中累积了个人缴纳部分和企业缴纳的统筹资金,未来可享受相应待遇。
